星期五, 6月 15, 2007

山有多高─遺憾的缺口




導演:湯湘竹導演欣喜的準備迎接新生命的誕生,同時也想將這份喜悅與父親分享,在同時父親的中風讓她深刻體驗到,當人面對生命的現實面與殘酷面的試煉時,是那麼的卑微與無助。這樣開啟了屬於父親與小孩還有導演本身的記憶。

影片特色:
結合三個主角陳述故事的開端,影像中交錯著父親、小孩、導演本身的故事。不絮亂的交錯卻蘊含著另一層的意義。同時紀錄著父親也記錄了小孩,更是紀錄了他們三個人不同時間與背景的生命。

存在的真實卻也遙遠:
映入眼簾的是一整片風光明媚的景色,伴隨著簡單節奏、旁白,開啟了序幕。超音波的影像隨之傳來的心臟跳動聲,告訴這我們一個嶄新即將在不久的未來誕生。這是一種喜悅,為人父母轉換心情的轉捩點。肩膀上的責任更重,人生無常沒想到新生命的降臨卻也是另一各生命的殞落。同時得知孩子性別與真實的心跳聲,父親卻因中風入院,悲喜交雜的心境同時並行著。
主角也就是導演,它的父親幫他取名為「湘竹」若沒聽片中導演解釋似乎還不知道原來這姓名內含有特殊意義。海峽之隔卻也隔不開人們的「鄉愁」。生命的源頭在哪?我似乎也沒有殘存太多的回憶。憑藉著文字、記憶、景物,讓自已重新拾回了當年的時光。

不擅表達的鄉愁情感:
好像父執輩的都比較不擅長表達自已的情感?回去探親似乎是每個外省籍長輩唯一的心願。回到記憶中的家鄉,過往回憶逐一浮現,彷彿述說著當時的情景與離開的無奈。海峽另一端的親人述說起過往的情景,父親的回憶逐一從腦中浮現,試著在最短時間將自已融入於中。期盼與親人相見團聚,百感交集的思緒或許曾經有很多言語想訴說,但…親人的擁抱卻勝過千言萬語。
我的體驗很深,父親也是外省籍也曾返鄉探望過親人,在未開放探親前,常以書信往返了解近況,相片中的身影也告訴著我們彼此分離多久。常聽到父親跟我們提起大陸親人的種種與生活狀況,那種認知的感觸似乎不深。也或許是生長背景的不同自已總是無法體驗太多!
父親返鄉過兩次,近幾年大陸親人的書信似乎減少了,爾後在父親口中得知,原來大陸的姑姑在前幾年因病過世。很怪的感覺我從未見過父親那邊的親人,對他們有著疏離感但卻同時保有著另一種情誼,這或許就是人家所說血濃於水的親情!
透過影像自已才了解原來海峽之隔竟也隔出生離與死別,這一隔到底隔出了多少人的遺憾與哀傷?

追尋人生記憶的源頭:
如果每個人對生命源頭最初的記憶,也算是鄉愁的話,那我的鄉愁是否也與父親的一樣?影片中的父親回湖南家鄉掃墓,即是告知導演這是他小時候生長的地方,也是了卻心願旅程。
失信於親人的諾言無論返鄉之路多艱辛,長途跋涉的勞累也抵擋不了這一刻的到來。面對著親人生離死別,活著的人也悲傷,死去的人也遺憾!
父親總會偶爾提到對岸的親人,就如影片中所呈現那般,激盪的內心卻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翻開相本回憶影像逐漸勾勒出清晰的過往。返鄉探親是否也意味著尋找記憶最初的源頭?如果追尋記憶的源頭夾雜著那麼多的情感、傷痛、離別、那這樣是否也太過於傷感?

總結:
三條敘事線將彼此接合在一起不突兀也不絮亂。影片中的父親闊別幾十年後再度踏上自己曾今生長過的土地,又是那樣的陌生,而我想當時我父親應該也跟影片中的父親心境相同吧?
我野曾問過父親是否還願意回新探望,陸續這幾年來,父親的親人逐一去世,看到這影片時也喚起我的共鳴,好像很多曾經自已不了解,無法體會的事與答案此時此刻都讓自已清楚與體會。
對岸是父親出生的地方,但...或許台灣才是父親「真正的家」。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這部片真的很經典
上個星期原住民族電視台都還有重播呢!

提到...

TO:Wzoxz
山有多高傳達著鄉愁,讓我深刻。
推薦你看路有多長我想妳會喜歡:)

匿名 提到...

路有多長已經完成了嗎?
不知道哪裡可以找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