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6月 02, 2007

蝴蝶─隱形的幸福




蝴蝶 隱形的幸福
編導:菲利浦慕勒導演Philippe Muyl的創作靈感有段十分有趣的淵源。導演說:「我在漫遊電腦網路時,偶然發現了一個蝴蝶網站。並在網站裏看見電影裡的稀有蝴蝶 "伊莎貝拉"( Isabella)。

影片特色:
導演對蝴蝶的象徵意義感到莫大的興趣:「蝴蝶代表兩種意義:蝴蝶的生命特性既璀璨美麗又短暫猶如曇花一現般;此外,蝴蝶從醜陋的毛毛蟲,蟄伏化為蛹,到最後破繭而出羽化成為美麗的蝴蝶。這剛好是每個人不斷成長蛻變的最好隱喻」。

豐富哲理的角度:
【蝴蝶】看似兒童電影,其實劇本寫得聰明巧妙、深入淺出、舉重若輕,在每各問題的背後,都隱含了人生哲理。這些來自法國的「心靈課題」,可讓大朋友在會心微笑之餘,去思考學習。片中的小女孩熱情活潑,老爺爺冷靜嚴肅,兩人個性迥然不 同。但就某個層面來看,他們卻像兩個小孩子,會彼此鬥嘴、嘲弄和反駁。
正如同毛毛蟲會慢慢地變成蝴蝶,這一老一小的有趣搭檔,一旦踏上了大自然的旅程,經歷不同階段的相互啟迪,關係也開始有了微妙的轉變……。這位天才童星在劇中純真自然的表現,讓大家都情不自禁喜歡她!每個人都希望心靈自由,宛若蝴蝶翩翩起舞。現在,蛻變成美麗蝴蝶的重要時刻即將來臨…。

偽裝下真實情感:
從獨居老人冷峻的口吻中,似乎在拉遠與人的距離。那是一種刻意的偽裝,將自已內心真正的情感深深的埋藏起來,不讓他人窺見。或許是自已內心存在的不安,恐懼某些無形的逆襲,封閉了自已最初的情感。
與小女孩尋找「伊莎貝拉」的路途,在好奇純淨的小孩不懂大人複雜的世界,逗趣的問答,蘊含著豐富的哲理,也逐一溶解老人鋼硬的偽裝。從一開始老人嫌棄小女孩的跟隨,相處的過程經歷了買鞋(雖然老人口中不接受店員推薦購買帽子與背心,在出店面時麗莎多了這兩樣物品)、麗莎的挑食讓老人不耐煩但看到麗莎露出欣喜的表情,老人似乎也感染到如同麗莎的滿足。到夜晚更換衣物(雖然動作粗魯,卻是老人怕小麗莎在寒夜中感冒)、直到小女孩落井時老人恐慌與不安,全在著急與擔心中表露對麗莎的關懷,雖然言詞冷漠,但卻涵蓋著了最真性情的情感。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四周,將會發現我們所存在的身邊其實充滿著這類人。我們從表象去判讀他們,卻未曾停下腳步嘗試去了解或觀察。是社會腳步的快速讓我們無心去觀察四週,或者是繁忙的生活壓的人們喘不過氣而忽略四週的人?

孤獨背後的堅強:
總期盼著快點長大,八歲的單親小女孩麗莎,一直這麼希望著。雖然與母親如此貼近,但距離卻是如此遙遠。大多數的時間麗莎總是一個人靜靜的等待著,在他小小身影時間緩緩的流動,但孤單卻從來沒離開過她。人來人往的街道,小小的身影彷彿只有她的時間是靜止流動。
與老人一同上山尋找「伊莎貝拉」讓她體驗到除了母親之外的關懷,與現實的殘酷。在途中發現非法盜獵者的行徑讓麗莎反問獵捕蝴蝶的行為是否與盜獵者相同?小小的世界中,不會有過多複雜的情緒,麗莎喜歡籃球並非他喜愛運動,而是內心期盼著快點長大,好讓週遭的人都是發現她的存在,重視她、感覺她,縱使只有一個淺淺的微笑、一個小小的擁抱。

不擅表達的關懷:
麗莎的母親總是沒多餘的時間陪伴她,總是粗心的忽略麗莎,在麗莎失蹤的那段時間,母親開始著急,在她想法中麗莎總是能照料好自已,這次卻因自已的過於放心的疏忽而讓女兒離開了自已。麗莎母親在女兒失蹤的時間,他不安、惶恐、到自已深深體會到原本每天相處的女兒在當下的離去對她來說卻是如此的不安。
已習慣有女兒在身邊但卻忽略了這身處在他周圍不可或缺的「依靠」。在尋獲麗莎時,母親自然的流露出對麗莎的愛,既使那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

總結:
在我們心中是否我們追求錢財或者喜愛的物品一定要佔有或者收藏?在老人與小孩尋找「伊莎貝拉」的過程中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當我們面對親人、好友、週遭我們所接觸的人關愛的方式是否該用言語或者行動表達出來?真正的愛在自已心中又是如何被定義?
尋找「伊莎貝拉」的過程是艱辛也是期待,最末將蝴蝶放走夢想中的幸福其實一直都圍繞在你我身邊,若細心的觀察,其實不難察覺!

沒有留言: